PK赢了深圳,这座长三角小城凭什么?
嘉兴目前科创企业贷款余额为2324.27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超过15%;共有753家次企业获得股权融资超过834亿元;全市80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80%。
放在浙江省内来看,嘉兴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居前列: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2021年,嘉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4%,列全省第2,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列全省第2,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1.6件,列全省第2位。
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次方案中,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都领到了明确的目标,提到嘉兴则是这样说的——“带动嘉兴市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
在当地媒体看来,从“带动”“转化”“基地”可以看出,嘉兴是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试验场”“孵化基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各自按照总体方案中的定位改革探索,探索出来的成果可以在嘉兴先行落地试验。
除了入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这段时间落在嘉兴身上的“利好”不止于此。
今年9月,发布,嘉兴作为上海大都市圈“1+8”成员之一,在功能结构中,嘉兴市区着力于打造6个专业性全球城市之一,嘉善县、桐乡市着力于打造12个全球功能性节点之一,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着力于打造19个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之一。
嘉兴之前就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但是在接轨的进程中,更多的还是作为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普通城市,而上海大都市圈的建设,则意味着嘉兴由之前的参与“接轨”,转向更深层次的推动“同城”。
此前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嘉兴还被赋予了“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使命。
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沪杭甬绍苏等城市相距均约百来公里。一直以来,交通是嘉兴的一块短板,其市域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建设起步较晚,与重点城市间的交通对接上也有待加强。
通苏嘉甬高铁的开工,将改变这一局面——
一方面,延展嘉兴北向与江苏城市、长江以北城市的连接,同时还将大大拉近与苏州、宁波的时空距离。今后,从嘉兴北上苏州只需20多分钟,南下宁波也只要30分钟,而无需再绕行上海和杭州。
通苏嘉甬铁路走向示意图
当地官员曾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嘉兴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眼下,成为四大万亿俱乐部城市之间的高铁枢流,对嘉兴意味着更多。一方面抱紧上海的同时,嘉兴还有望再次进入苏杭腹地。
面向“十四五”,嘉兴提出了需要跳起摸高的目标。产业层面,要做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整体层面,2025年GDP迈向万亿级、5年内实现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浙江省内,温州、绍兴也提出了相同的目标,多项政策红利加持下,嘉兴能否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