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风格和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近日出版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历史性革命性变化。这是世界之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呈现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与量子科技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发展态势。新科技革命改变国际分工的“中心—外围”结构,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消长和全球竞争格局,科技创新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移民问题、地区冲突等各种挑战层出不穷,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这是时代之变。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速放缓。世纪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人类发展指数一度下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这是历史之变。“全球南方”加速崛起,亚太地区占全球经济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个别西方国家视我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历史课题展开深入探索和实践,提炼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可以说,“两个大局”历史性交汇形成的独特时代景观,铸就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性,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特有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现实鲜活度。
理论风格是由理论的性质、内涵、层次透射出的品位和品格。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发展实践、正在推进的最为壮阔而生动的现代化进程,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鲜明的性理论风格。
其一,提出了一系列性概念、标识性范畴。这些性概念、标识性范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在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来的,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元素”。
比如,经济发展新常态。2012年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新常态”。在又如,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再如,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其二,形成了“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经济思想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中,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其中,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等就是“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重要成果。
先看新发展理念,这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再看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性、系统性的集中体现。在其三,具有性的思想方法论。科学的思想方法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思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形成具有性的思想方法论。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调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作出了很多论述,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既要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又要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揭示蕴含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创造性回答时代之问。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创造性回答人民之问。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造性回答中国之问。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协调配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创造性回答世界之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面对“世界到底怎么了”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重要思想,解答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这为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