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2万一只,实验猴价格5年涨8倍!CRO企业争相抢猴,猴场老板
显示,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介绍,全国两种主要实验猴存栏24万余只,除幼猴、种猴外,实际商品猴存栏约10万只,如果再去除被海外预订、包销的,年龄太小的或“更年期”猴,国内存量有约3万只。但事实上,我国实验用猴市场的供需矛盾是近年开始出现的,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需求的快速增长。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新药研发的数量太多了。” 6月10日,一位CRO公司的内部人士接受
实验猴养殖难成产业:产出量有限、周期太长
猴子虽火,但距离产业化还很远。在模式动物领域,已经有小鼠等先于实验猴站上风口,并已诞生数家上市公司。 模式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刚需产品,被称为“活的试剂”,而实验动物则归属于模式动物之列。 根据定义,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
西部证券研报认为,模式动物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不佳,有市场对于行业规模的担忧。但其认为, 模式动物行业作为创新药企与CXO客户上游供应商,啮齿动物模型药效评价必不可少。 创新药行业在集采与医保谈判影响下,更多是针对“内卷化”靶点研发现象的改善,由此对药企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靶点、新型治疗方法等在研项目等仍在不断增加,相应对模式动物的需求仍处于稳定提升中。小鼠在前,猴子能否追上?对此,行业人士多持否定态度。前述创新药企创始人谈及,今年初,曾有朋友找到自己询问要不要一起下场养猴。但几经斟酌后,他还是拒绝了这一提议,“猴子的繁育周期不像小鼠,按照规定,猴子的子代的子代才能进入试验程序,而一只母猴要4年才能生育,之后一年一胎,小猴也不能马上销售,产出量有限、周期太长、繁殖自身有风险,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从现在开始养,第一窝小猴至少要等到几年后才能出栏,到时的价格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就说不清了。” 他说。但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猴种布局至少要等6年才能出栏,实验猴紧缺或将维持数年时间。另一方面,该创始人也担心实验猴养殖的监管风险和伦理风险,“入门的许可证都需要办许多张,再比如 现阶段光是种猴引进这一个环节就受到疫情、指标等一系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