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激活“沉睡”涉企信用数据:深圳地方征信
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和运维主体——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对外正式运行。
深圳市组建由深圳市国资委100%控股、市场化运作的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承建和运维主体。公司成立后,通过市场化竞聘方式引进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全面启动系统开发和数据归集共享工作,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可持续对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需求,输出征信产品。实践表明,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是地方征信平台后续建立良性反馈机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以需求为中心,建设实用、好用、可持续的地方征信平台
为显著降低数据归集共享阻力,提升数据归集共享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圳确定了从需求出发推进数据归集共享的工作思路,即所有的数据需求都是基于对商业银行的全面调研提出。
深圳人民银行对辖内全部银行组织了多轮全面的地方征信数据源需求调研,根据普惠金融需求迫切程度,进行了优先级排序,为高效推进数据归集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类型银行的需求差异较大,深圳人民银行按银行类型分别组织多场调研座谈,重点了解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地方征信平台更加重视小微机构客户需求。
由于所有数据需求都是基于银行全面调研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归集共享的针对性问题,显著降低了数据归集共享的阻力,各数源部门、数据管理部门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进行了甄选优化,从源头上确保了所归集共享的数据都是与中小微企业融资契合度高的数据。
为提升系统建设实用性、产品开发有效性,深圳人民银行组织辖内银行全程参与平台功能研发测试,引导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推进系统建设和产品开发,增强平台的客户友好性。在平台启动建设之初,深圳就选取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互联网银行、村镇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银行嵌入式参与其中。
为了解中小微企业对地方征信平台的功能需求,深圳人民银行组织不同类型银行对其客户共2210家中小微企业开展了融资需求调查,使得平台功能设计时更加注重解决中小微企业快捷融资问题。平台产品开发力求“小而精”,贴近银行需求,先小范围测试,好用之后再推广。为推动各测试银行以“用”为核心加快测试步伐,深圳人民银行牵头地方征信平台与测试银行每周召开推进工作会,协调解决对接过程遇到的各项问题。
由于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在平台建设之初即开始介入,全程参与,引导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推进系统建设和产品开发,增强了平台的客户友好性,有利于平台的推广,使平台真正能发挥实际作用。通过组织银行广泛开展测试,确保了平台所开发的产品和功能从一开始就是契合金融业需求的。
坚持安全合规理念,降低数据使用成本
数据归集共享,安全要放在首要位置。据了解,平台的建设坚持安全合规理念,守牢数据和系统安全底线,降低数据源单位管理成本和银行数据使用成本。
平台信息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建设,并顺利通过权威机构测评。数据管理部门对数据流向全程可监控、事后可审计,在机制上保障了数据使用过程的安全可控。依托政府大数据资源,地方征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借助科技赋能,具有高可拓展性和灵活性特点,通过自动化数据接入管理,开展分布式的大数据治理服务,构建智能化、模块化产品服务能力,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的要求,灵活输出不同的字段、产品组合,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个性化需求。银行可根据平台归集共享的数据资源,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并嵌入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双方实现深度绑定,全程线上化批量放款。
调研显示,银行普遍希望地方征信平台可联通各个政府部门,向其提供一键查询、批量反馈功能。一个政府部门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安全合规管理成本也大。地方征信平台在其间可以充分发挥中转枢纽作用,有效降低数据源单位管理成本。另外,地方征信平台根据银行需求,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减少银行与数据源的多头对接,降低了银行数据使用成本。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受到了银行、小微企业、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表示,深圳征信平台我觉得应该是在全国做得比较领先的,一个是数据本身,平台归集共享做得比较好;另一方面,特别提到了把地方准金融机构的数据也积极进行集中运用,这个在以前是没有的。
在平台建设推进中,深圳征信平台也给银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表示,深圳征信成立以来,始终贯彻执行以银行实际需求驱动产品开发的理念,不仅广泛争取银行的意见,反复探讨,而且还多次深入银行进行实地调研,与银行相关业务方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捕捉银行的实际痛点和业务需求,与银行共同打磨数据产品,致力于提供能够真正有效应用到银行产品、服务广大企业的数据。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表示,将紧紧围绕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些根本目标,打造地方征信平台亮眼的深圳名片,后续将加大力度做好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加快推动多方数据的融合及应用、探索开展跨区域数据的共享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