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新大学开工,能给宁波带来什么

2022-12-30 18:34:19

  12月29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园奠基仪式在镇海举行,计划于2025年起开始建成交付使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12月30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12月30日,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同步开通运营,北京站至唐山站、北辰站间最快1小时03分、1小时32分可达。京唐、京滨城际铁路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12月30日,我国西北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沙戈荒”银东直流配套330千伏煦光新能源汇集站20万千瓦光伏单元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家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大电源。

  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30日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部竣工投产。白鹤滩“西电东送”大动脉包括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条特高压工程。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工程已竣工投产。

  12月30日,作为目前我国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在经历5年的施工建设后,迎来试通水试通航的关键时刻。这项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输水线公里。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经核算,2021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5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6%,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组委会、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非本地人才的吸引力最强。

  根据报告,从2022年人才流动角度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来自非本地求职者的占比最高,达到23.93%。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非本地人才占比分别达到16.43%、12.85%。紧随其后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大学生作为未来职场的潜力股,成为各个城市争夺人才的主要阵地。调研显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33.42% 的大学生意向就业于京津冀,相比去年提升将近 2 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滑,成渝城市群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引才聚才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留才聚才。针对现居住城市人口的居留意愿调研发现,人才流入率高的城市群,人才的居留意愿也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最高,达到69%,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两大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达到66%,成渝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人才居留意愿也达到65%。哈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人才流入率低的城市群,人才居留意愿也相对较低。

下一篇:阳光引力,智汇安宁:2022安宁河流域康养产业峰会在德昌成功举行
上一篇:非凡中国:公司正准备就建议转板上市向联交所重新递交申请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