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从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能源赛道,社会资本
本届论坛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主办,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承办,以“走向绿色经济”为主题,探讨在推动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探索出一条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和包容性增长协同共赢的发展路径,并向国际工商界传播绿色增长的中国经验和模式。
在论坛召开期间,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发布了“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行动”2022年度报告。
指出,全球发展已从“高碳能源低碳化航道”全面转向“能源零碳化航道”,更换赛道带来的不仅仅是碳中和,经济社会运行的零碳化还将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福祉提升等多目标共赢,实现超越“净零碳”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本在零碳能源赛道更具灵活性
本次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独立科学家潘家华担任首席科学家。
潘家华
潘家华接受
而在化石能源切换到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过程中,潘家华认为社会资本大有可为。
潘家华对
“但在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赛道里,情况则可能完全不同。”潘家华对
公布的数据显示,基于近年来零碳电力的投融资实践来看,资金并没有构成绝对阻力,零碳资金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与规模。
根据市场测算,中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平均每年碳中和的资金需求是3万亿~5万亿元。而“十三五”时期能源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即已超过3万亿元,表明在这一领域资金并不存在严重短缺的情况。
工商界应抓住“超越净零碳”这一机遇
近年来,APEC经济体不仅加大了减排幅度,并且大部分经济体都作出了净零排放的目标年份承诺。
以中国为例,2017~2021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13.6%提高到16.6%,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从6.20亿吨标煤提高到8.7亿吨标煤,累计提高40%,年均增长8.8%。
指出,全球对未来社会的共识已经完成了从低碳向净零碳的转变,碳中和成为当下全社会努力的焦点。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115个地区、235个主要城市和2000家顶尖企业中的682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90%的世界经济体量和85%的世界人口。
潘家华表示,希望这份报告能起到重要的信息传递工作,向工商界传达“超越净零碳”的理念,即净零不仅是为了“1.5℃”全球温控目标,不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了民生福祉的改善,为了国家经济的增长。工商界应该勇于抓住这一机遇大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