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 “金华答卷”高分亮相

2022-10-13 10:55:43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2021年6月,金华市成功争取到“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系浙江省唯一入选地市。实验区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得到教育部和省委领导充分肯定。

  上月底,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金华的阶段性成果与经验介绍,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大家认为,金华市的改革方案特色鲜明,项目推进扎实,改革成效显著,对各地市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金华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总要求,聚焦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认真谋划和落实《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多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金华经验”:

  浙江和田高中班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2021央视新闻联播用时3分30秒播出《浙江和田高中班:守望相助 关山万里一家亲》。始于2004年的浙江和田高中班,是由浙江省确定的支援和田地区教育扶贫项目,累计招收16届1280人,学生民族成分包含维吾尔族、回族、塔吉克族、满族、蒙古族等8个。和田班采取民族学生与本地学生“合校学习、混合编班”的办学模式,每届学生回疆高考,成绩远超当地同类学校,教育成效有目共睹。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经验做法全国推广。2021年,金华市委副书记蔡永波在全国地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10月22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刊发金华工作经验。今年7月,成立中共金华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走向全国。金华在全国率先提出德育工作“首位战略”,大力实施“思想铸魂”“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一校一品”四大工程,培育中小学校星级德育品牌205个。全市6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德育特色项目,数量居浙江省第一。2021年6月成功承办全国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并作典型发言。

  “双减”工作成全国典型。作为浙江省“双减”工作试点,金华市“双减”工作分别得到教育部领导、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文推广金华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经验。先后4次在教育部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积极开展“小学晚上9点后、初中晚上10点后不作业”行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深化课后服务,小学、初中100%推行“5+2”服务模式,惠及学生59.7万名,支持学校在不超过30%范围内引入优质校外培训资源;全面压减培训机构,率先出台艺术、体育、科技、托育等4类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研发“双减通”应用平台,涵盖学校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管理、校外培训管理、家校协同管理等四大功能版块。据第三方调查,金华市“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义务教育段学校课后作业时长下降69%,全市课后服务家长满意率达到96%以上。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全国各个省级“双减”试点市中的“优等生”,金华正在为浙江省“双减”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经验。试点优异成绩背后,金华的“独门秘籍”是什么?金华“双减”的两支队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支队伍是由县委书记组成——过半县委书记任金华各县的“双减”组长。“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任务艰巨,工作量大且牵涉面广,如果仅仅靠教育局一个部门来推动,既不合理也不现实。金华还把建好学校教育主阵地、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纳入各地的考核,每个月的进度和排名情况报给当地党政“一把手”。

  另一支队伍,则是校外培训机构“双减”监督组。这是市教育局为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而专门组建的,邀请公安、市场监管和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此外,金华在监督组架构内增设了一支120人规模的“24小时全天候”行风监督员队伍。这支由退休人员、法律顾问、教育组成的公益志愿者队伍,24小时接听群众举报电话,不分时段地明察暗访。过硬的队伍正是金华“双减”不断“闯关”的重要抓手,让一个个“金华标准”得以在省内率先出台。

  招生改革工作形成“金华特色”。2021年金华市加大招生制度改革,率先实现市区高中段招生“公民同招、普职同招”,全市全面推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2022年已达到70%。开发数字化招生平台“入学通”,完善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有效缓解家长的入学焦虑,群众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法治教育成全国先进典型。金华市通过实施“七五”普法依法治教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扎实做好法治教育工作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全市学校共聘任221位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实现100%全覆盖;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系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地市级单位。

  教师编制管理改革闯出新路。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市域统筹、县域挖潜、动态调整”教师编制“周转池”新模式,共调剂解决事业编制2952名,金华市各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基本标准。

  促进公平、净化生态、追求质量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楼伟民表示,金华市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推进实施“345”举措,即: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聚焦社会热点,有力破解四大难题回应群众关切;紧盯改革关键,着力围绕五个学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净化教育生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难题,我市启动实施市区“百校工程”三年行动和教育“三百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发展水平。2021年,共开工新改扩建中小学104所、幼儿园111所,新增学位5.9万个。2022年秋季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31所,新增学位33830个;新建幼儿园35所,新增学位11250个。预计到2026年,全市将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8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约4万个。

  追求教育质量始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主线,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公众的热烈关切。金华成为浙江省学前教育进步最快的地市,东阳市、婺城区分别获得浙江省学前教育督查激励。通过实施“新建一批、治理一批、撤并一批、提升一批”补短提升行动,我市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从2018年底的18%提升至52%,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30%提升至6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89.1%提升到93.5%,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第四轮行动计划顺利启动。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也是浙江省领先。采取“1+1+1”模式,组建“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今年6月实现全覆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跨县域教共体建设41所,有效促进山区县发展。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校比例;强化优质师资均衡流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8.61%。普通高中特色多元成效显著,遴选金华一中等20所普通高中为市级分类办学改革试点学校。持续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高考特殊控制线上线率列浙江省第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推进: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出台金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申报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50个;大力支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工作;大力实施“品牌专业孵化工程”,打造中职学校品牌专业14个,建成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4所,省级高水平专业群9个;积极推进普职融通,在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等7所学校率先开展职普融通招生试点。全面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各学段入学率均居浙江省前列。

  楼伟民表示,金华正着力聚焦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全面对标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要求,系统谋划,项目推进,大力实施“10+X”改革行动,推动金华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一篇:政企互动,商务局组团式服务走进大麻
上一篇:防火卷帘门的特点,防火卷帘门需要具备?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