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技公司都来抢券商的饭碗,该怎么办?《开放证券白皮书20
、社区等内容领域的领先优势,而后进一步纵向获取基金代销、证券经纪等牌照,形成线上投资理财闭环,持续扩大客户流量并沉淀数据资源,逐步形成具有网络效应的竞争壁垒。同时,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亦依托自身电商流量跨界竞争,入局财富管理市场。
证券公司需改变零和博弈发展思路
坦言,面对愈发加剧的竞争格局,过往基于牌照、资本和渠道的竞争模式难以为继。证券公司需要扭转跑马圈地、零和博弈的发展思路,通过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寻找破局之路。
表示,顺应“开放证券”的思路,证券业将从综合能力完善、科技数据能力提升、平台生态模式建设三方面实现升级变革。
就平台生态模式建设而言,指出,证券公司需主动连通内部和外部资源,通过高效整合与生态合作创新提升并充分发挥平台化客户服务能力。对内,证券公司可推动内部服务能力的平台化整合。例如,可打通分散在不同业务条线的投资研究能力,形成统一的投研平台,实现研究成果的平台化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同时,可构建跨业务条线的企业客户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信息在公司平台上的沉淀,以提升并发挥平台化的企业服务能力。对外,证券公司可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建服务生态。一方面,通过扩展外部业务场景,换取更多增量客户资源与数据沉淀;另一方面,通过业务场景创新,为客户提供金融新体验,捕捉金融新需求。例如,通过与ERP厂商共建金融科技服务生态,在ERP平台的基础上为企业客户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上市辅导、避险等金融服务.
还介绍了部分海外成熟证券机构在“扩界-服务能力强化、固基础补短板,破界-业务边界延展、解决方案输出,无界-产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赢”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实践经验。
例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某领先券商将自己的研究部门和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剥离,分别成立了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中心,并在1988年将两者整合成立为如今的综合研究所,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研究咨询和IT解决方案两大板块。作为行业的引领者,该券商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通过综合研究所为同业机构提供共享运营服务,进行数字技术赋能。该券商为证券公司打造后台运营系统,覆盖了含交易执行与记账、支付管理、清结算管理、海外业务管理等全方位后台支持。自1987年推出以来,该系统被超过100家机构使用,已成为了日本证券市场后台系统的标杆。后续,该券商进一步将该类型的服务延展至保险、银行、资管等其他金融行业。共享运营服务业务在2021财年营收高达1029亿日元,占综合研究所全年营收的近两成。
为进一步拓宽业务范畴,该日本领先券商与多家知名银行共同合作,创设了开放金融投顾平台,集合证券及银行的一线顾问为客户提供全面财富管理咨询服务。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建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软件可以接入不同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用户可以实时获得名下跨机构的资产全景图。未来该券商计划进一步扩大平台的行业覆盖范围至保险、房产等领域。
对此,认为,当前,中国证券业的集中度高,行业分化明显,部分区域型券商正面临盈利艰难、亟需转型的发展困境。对于中国头部综合性券商而言,可整合中后台资源,形成可对外输出的运营解决方案;而区域型券商则可通过托管中后台运营,实现整体经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国内开放证券发展处于萌芽阶段
就目前国内行业开放证券的发展态势,坦言,对比海外领先实践,中国头部券商在开放证券上已开始尝试性的创新,但整体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
指出,在当前探索性的开放创新下,中国证券业在思维开放、业务开放和技术开放三个层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思维层面,一是由于券商围绕牌照跑马圈地的发展历程,传统“以我为主”的竞争心态相对固化;二是面对开放这一开创性的课题,缺乏体系性的运作思路,尽管有点状的突破开放,但难以形成规模性的效益;三是缺乏行业性的路径指引,开放的理念尚未形成广泛共识,难以促成有效合力。在业务层面,业务团队通常面临较大的当期业绩考核压力,而开放创新项目难以带来直接、确定的业绩改善,内生的驱动力不足;同时,业务团队往往缺乏创新通道,难以获得有效的资源支持与激励保障。在技术层面,许多券商依旧面临烟囱式架构和数据孤岛等问题,公司层面的合作协同首先面临内部技术与数据不联通的困境,更难以支撑对外开放。
不过,目前监管层在顶层设计层面已明确鼓励金融业开放共赢的发展方向。例如,据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于2022 年2月联合印发的 中指出,金融机构间需践行“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发展策略。此外,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10月发布的亦提出,要持续打造一体化行业基础设施,推进科技赋能与金融科技创新,完善行业科技治理体制,塑造安全可控体系,提高科技标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研究水平等六方面要求,为开放证券的发展在技术层面打下坚实基础。
在最后指出,为推动证券业的开放创新,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推进创新试点、建立容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