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上市物企易主!金科服务被二股东博裕资本收购 业内:或利
为缓解自身现金流紧张问题,金科集团引入博裕投资作为金科服务战略投资者,并向博裕旗下投资主体公司转让所持金科服务22%的股份,交易总价款为37.34亿港元。
金科服务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包括董事长夏绍飞在内的与会高层,就曾不止一次提及,博裕投资将派遣人员入驻金科服务董事会,未来参与公司治理,对于重大的一些战略投资、重大的并购,也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金科服务刊发了一则人事变更公告宣布,自6月27日起,罗传嵩辞任执行董事、付婷辞任非执行董事。与此同时,在金科服务提名委员会的推荐下,董事会已决议提名林可、吴晓力两人为建议委任非执行董事的候选人。
收购北京壹途20%股权;8月,收购重庆中科三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100%股份;12月5日,收购黔西宏祥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51%股权。
金科服务在管建筑面积由2021年12月31日的2.38亿平方米增加至2.51亿平方米,在管面积位居行业第9;其中63.7%为独立第三方开发的物业,达1.46亿平方米,位居行业第6;合约建筑面积约3.74亿平方米,其中70.6%为独立第三方开发的物业。
尽管在管规模位居行业前列,但金科服务的营收和利润却出现下滑态势。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科服务收入为25.65亿元,同比下降0.89%;实现毛利6.79亿元,同比下降约19.3%;毛利率为26.5%;净利润为3.72亿元,同比下降30.6%;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57亿元,同比下降31.9%。
下降的不仅是收入和利润,还有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金科服务于2020年11月17日上市,发行价44.7港元/股,上市首日以44.75港元/股收盘,总市值达283.23亿港元,甚至在2021年2月22日巅峰时达到了88.67港元/股,总市值达到了579.01亿港元。但到了今年9月7日金科服务收盘价仅为9.02港元/股,总市值58.9亿港元,仅为巅峰时期10.17%,相当于上市首日的20.8%。
即使在去年博裕资本买下22%股权时,金科服务市值也有177.9亿港元。如今才9个月过去,金科服务市值又缩水了近120亿港元。
业内:被收购或是一件“好事”
不过,金科服务此次被要约收购,在业内人士看来或是一件“好事”,由此可能率先实现独立化发展。
“当前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关联公司果断‘切割’是生存之道。民营物企关联着民营房企,后者是本轮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危机中的主角,关联品牌的信任危机正在传导至相关物业服务企业,而且市场已经开始对物业服务企业可能会向关联方‘输血’的行为产生质疑。”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总经理牛晓娟9月27日在接受
可供参考的是,今年7月31日金科服务发布了一则借款公告称,公司与控股股东金科股份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计划为后者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借款,年利率8.6%。
当时,金科服务给出的理由是,借出这笔资金,有助于金科股份确保在建物业的建设和交付,并聘请其进行物业管理,8.6%的年利率也有利于增加公司收入,而金科股份为这笔借款提供了总价值约27亿元的抵押物。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第二天开盘,金科服务的股价就以37.37%的跌幅创下了历史新低,而彼时不少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都将这份借款合同视为利空。摩根大通在8月1日发布报告,将金科服务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由19.5港元下调至10港元。
近一年金科服务股价表现
在摩根大通看来,对于金科服务向控股股东提供15亿元借款,市场会作出负面反应,因为这显示现金由物管子公司转移到母公司房企,且不知能否得到款项归还。此外,将30%的现金用于提供贷款并不符合物管公司核心业务。而作为金科服务的战略投资者,博裕资本似乎也无法阻止这类或被质疑的交易,因此担心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交易。
“独立化发展将为物业服务企业有效化解来自关联方的经营危机影响,降低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避免自身价值在市场的‘猜忌’和‘联想’中被滥杀。”牛晓娟坦言,若物业服务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独立化发展,将彻底打消一直以来市场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独立发展能力的疑虑,必将大幅度提振物业投资者的信心,进而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不断向上突破。
“这也将倒逼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市场外拓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管理规模中的第三方面积占比,形成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不过,牛晓娟也表示,在当下及可以预见的未来,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大概率会是一场集团内部自上而下的“企业革命”,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要想真正实现独立,关键在于实现让‘物业灵魂’控制‘物业身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获得企业发展的自主权利,通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来实现。”牛晓娟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