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十余年仅百亿规模,这一小众医疗险靠“降价”能否打开增长空
目前高端医疗险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有60多家险企涉足这一领域。
显示,2021年高净值人群在商业医疗保险年缴保费和保障额度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5万-10万元保费额度的区间达到31.47%,保费平均额也高出近7万元。平均保障总额度更是增长294.2万元。
近年来,高端医疗险从服务传统高端医疗客户向吸收新消费群体转变的趋势显现。招商信诺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称,随着近几年全球疫情的影响,客户在国内的就医需求更为集中,针对这一趋势,保险公司顺势研发适用国内就医场景的中端医疗险,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要。
在上述人士看来,高端医疗下沉方案定位的是城市新中等收入人群,除了保留高端医疗险医疗费用直付的特色,保障范围仍然拓展到社保外进口药、公立特需等,兼顾了全面保障和品质医疗,满足该人群对就医体验的要求。从一定程度上看,高端医疗险的下沉也是我国医疗消费分层、升级的一种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百万医疗险规模的不断扩大,向上拓展服务,寻求高端化升级也成为险企差异化竞争的一大路径。平安健康险产品负责人表示:“在人人都在买‘百万医疗’的大环境下,我们观察到不同收入客群对于医疗体验及服务需求是不同的。从中端客群看,其对就医体验有一定要求,同时又追求产品的性价比。”
在该产品负责人看来,这类客群同时承接了从“百万医疗险保障向上延伸”和“高端医疗险向下扩展”两个通路的桥梁。以匹配中端客群的e生保·特需医疗产品为例,就医范围在百万医疗基础上拓展公立特需、国际医疗部及VIP部,充分利用国内的三甲医疗资源。责任仍以住院为主,适量增加了一些门诊服务。
“高奢”变“轻奢”:高端医疗险的降价逻辑是什么
从“高奢”变“轻奢”,高端医疗险到底有哪些变化?降价后的高端医疗险,保障服务也会相应缩水吗?
对此,中宏人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
“高端医疗和中端医疗应该要有比较明确的层次划分。”平安健康险产品负责人指出,高端医疗更关注全球化的就医资源、高精尖的治疗方式、极致化的服务体验及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从高度和全面性上再往上拔高,以满足极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而中端医疗关注国内公立医院的资源,责任仍然以低频高额的风险为主,满足中等收入客群的需求。对于习惯于在国内公立医院就医的中等收入客群,包含公立特需、国际医疗部及VIP部的特需医疗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招商信诺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只是价格高低或降价的问题,高端医疗险下沉到新中等收入群体,相应的服务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中端医疗险的特色在于提供一定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且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保持实用性。“中高端化其实可以理解为高端医疗险方案和适用人群的拓展,让更多对医疗品质和就医体验有要求的人群可以有适合自己的产品类型。”
以针对小康家庭、城市白领等人群的“智惠人生医疗保险”产品为例,价格定位在数千元,可涵盖社保内外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灵活搭配体检、牙科等可选责任。赔付范围包含公立VIP特需、国际部,并开放了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在内的全国130余家知名公立医院VIP部的住院直付服务。
中间带负责人认为,让客户以更可及的价格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可以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一是对人群进行分层,用更低价格吸引健康状况良好的新群体;二是调整福利,提高深度治疗的服务和费用支持,降低舒适性高频医疗费用的占比;三是挑选服务网络,做窄网络产品,医疗和保险联合控费。
比如新燕宝少儿高端医疗险产品,就是针对儿科优选了专业的医疗机构,客户在上海嘉会、和睦家等定向就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就诊成本,进而降低了保险价格。
中高端医疗险经营难度大,需搭建服务体系
近年来,保险公司纷纷发力百万医疗险,由于用户群体年龄段整体不高、有一定的免赔额限制,赔付率水平尚且较低。但经营高端医疗险,门槛则会更高。
“除了费用支付以外,高端医疗险更多的是强调服务,包括舒适就医体验以及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在中间带负责人看来,高端医疗险的向下扩展,还是以服务为落脚点,以医疗资源和服务深度作为分层的基准。“高端医疗重服务,保险公司欲发力,需先搭建强有力的服务体系,从纯支付方,变成健康问题的管理方,提供综合配套的健康管理服务,如就医协助、医疗网络管理、健康宣教、慢病日常管理等。”
平安健康险产品负责人指出,保险公司在做高端医疗产品时面临一些难点,包括:客户行为不可控也较难干预、逆选择以及门诊责任低杠杆等问题。保险应该发挥更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一是和医疗机构协同管理医疗费用,二是更积极主动地帮助客户做好健康管理,努力让客户不生病、生小病,从“保疾病”到“保健康”,从风险根源着手有效控制费用。
在其看来,未来中高端医疗产品是以医疗健康生态为核心的产品开发与定制,需要具备“医健服务整合能力”及“医院网络拓展能力”。所谓医健服务整合能力,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在保险责任的基础上,整合市场上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计适合客户的专属保障计划。在客户就医环节、慢病管理及日常保健等多个场景解决客户的痛点。
招商信诺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保险公司未来在中高端医疗险发力,需要建立扎实的高端医疗服务和运营能力,也需要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广泛权威的直付医疗网络。公司搭建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健康服务体系,包含健康筛查、私人医生服务、互联网诊疗服务、就医绿通服务、紧急救援、上门理疗、心理咨询等。截至2022年7月底,其在全球的医疗合作机构超150万家,在国内的直付合作医院超960家。
对中高端医疗险市场潜力,上述中间带人士乐观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也有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