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市场监管迈向数智化

2025-04-23 08:26:43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了京津冀构建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的进展情况。自2023年11月签订借助汇聚京津冀三地年度报告、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等信用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空间信息技术与信用体系的深度融合,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正从“数据上网”迈向“数据驱动决策”的数智化新阶段。

  打造信用监管“共同体”,打破数据壁垒是第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信用处副处长吴非燕告诉与此同时,三地联合建立标准化数据共享机制,联合组建京津冀数据实验室,创新打造京津冀信用分析GIS平台。已实现涵盖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失信名单、信用风险分类、年度报告等信息的共享应用,有效提升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区域企业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预警能力,形成三地共同治理“一张图”。

  跨区域信用监管,离不开统一的标准。依托大数据技术,三地全面归集涉企信用信息,形成企业风险分类管理的数据基础,合成能够精准反映企业信用风险状况的多维度全景式“信用画像”。按照信用风险由低到高,采用差异化监管方式,实现市场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中常态化运用,使监管对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针对风险较高的“一人三地多投”企业,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创新区域协同抽查机制,对重点检查信息存在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情形的,存在涉嫌冒名登记等行为的依法查处。对于相同情形的经营行为建立相对统一的抽查检查标准和规则,对企业公示的一般检查信息问题的处置,按照包容审慎原则,允许企业自行修改。

  “2025年,三地将构建区域协同信用修复机制,推动三地信用修复同标办理,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共享互认,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中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对信用风险较低的经营主体优先采取非现场检查、触发式监管等模式,秉持‘无事不扰’原则,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企业获得感。”吴非燕说。

  据介绍,今年,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联合印发

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上一篇:让“信用白户”不留白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