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出击2023 坚守最简单的投资

2022-12-24 21:04:25

  上述指数的年跌幅在15%到32%之间。全市场不仅没有趋势性行情,结构性机会也只是集中在少数主题板块,而没有在大中小盘股之间、成长股与蓝筹股之间形成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这一点在近几年是比较罕见的。

  全年新股发行400只,上市首日的总体破发率32.5%,其中实施新股注册制的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首日破发率分别是24.83%、44.44%、60.87%。这个数据的确远超2021年,这与注册制在海外市场实施之后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打新不再是A股躺赢的手段,变成一门技术活。

  尽管“新股不败”已经不再,但是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的新股还是代表了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批中小企业,这批企业之中有一些是具备核心竞争力且成长性非常优秀的。因此破发潮之下,新股投资应更多转向中线选公司的思路,根据好赛道和好公司标准锁定目标,等待好价格的出现。

  NBD:最近有一些年度策略报告,提出明年是港股的牛市,走势会强于A股,黄院长如何看?

  黄晓义:我去年的专访之中也是战略性的看多港股,具体观点是“2022年与港股相关的一些指数基金已经进入了很好的定投区间,具有不错的战略投资机会,相信未来一两年会有很好的回报”。

  2022年的港股虽然创了新低,但是从定投的角度一定是把握左侧入场的基本规律。以H股ETF为例,如果投资者今年连续11个月按照月收盘价买入同样份额的ETF基金,目前的持有成本是0.7948元,上周五该基金的收盘价0.805元,目前是小幅盈利;以恒生互联网ETF为例,如果连续11个月按照月收盘价买入同样份额,目前持仓成本是0.467元,上周五该基金收盘价0.462元,只是小幅微亏状态。相信两个案例的投资回报都强于今年不少投资者的实战业绩。

  而进入2023年,港股市场经过去年的进一步下跌洗礼之后,风险已释放得非常充分,比如H股已经是连续三年下跌,恒生科技指数则是连续两年大跌,具备了否极泰来的技术基础。

  从目前基本面因素看,港股有三大利好预期:一是同样受益于内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地产新政策,受益于明年内地经济数据的复苏;二是2023年美元加息周期终结,外资可能重新大幅流入;三是全球整体经济预期在货币紧缩、通胀高企、能源危机的“三座大山”下的趋弱表现,港股的低估值优势,背靠内地经济的成长优势会进一步显现,对海外资金也是具备较强吸引力的。

  考虑到港股是以机构投资者参与为主,使得港股对基本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2023年在基本面同等改善的前提下,港股的弹性大概率会超过A股,所以投资者对港股基金定投要保持定力。这同样也是前面我提到的一个观点,看准大势,做简单的投资,坚守最简单的事。

下一篇:低压断路器
上一篇:山丹:强化信息化建设 助力巡察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