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机构预测明日股市行情大盘走势(2022年11月28日)
今日盘面:
11月28日,三大指数早盘大幅跳空低开后探底回升,但反弹力度有限,至午盘时三大指数均跌超1%。午后两市依旧保持弱势窄幅震荡,尾盘跌幅收窄,沪市更是强势回补了当日向下的跳空缺口。
至11月28日收盘,上证综指跌0.75%,报3078.55点;科创50指数跌0.72%,报992.81点;深证成指跌0.69%,报10829.08点;创业板指跌0.46%,报2298.8点。
七大机构明日股市行情大盘走势观点汇总:
1、容维证券:股指震荡调整 关注权重品种表现
盘面上看,今日连板方面有两只个股来到了5板高度,是通润装备和中国科传,上周4只2连板个股今日全部晋级3连(同兴环保、中交地产、安奈儿、中国武夷),市场短线情绪较好,跌幅榜也有近期热门品种如标准股份、云中马、声讯股份跌停报收,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出37.60亿元。
短线3100点附近有一些压力,目前的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震荡是主基调,股指想要向上突破需要成交量进一步放大才行,权重板块的动向对股指至关重要,可以高抛低吸或持股待涨为主。
2、和信投顾:三大指数大幅低开沪指跌0.75% 沪指关注3100点左右的争夺
7500亿左右的成交额,当前市场却多条线在分流资金,这就导致各条线都有表现但也都不强,预计持续性不好,轮动也会加快,这点成交量操作难度是比较大的。周末的降准没有得到市场的正反馈也在预料之中,但大幅低开说明资金对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经济是持悲观态度的,基于这一点,我们维持当前仍然是磨底阶段的基本判断不变,才有可能带动经济复苏预期的转强。接下来我们要提防几个利空点,一是即将到来美联储加息及力度问题,二是十一月份经济数据问题,这些因素但凡有哪个超预期的差,都有可能带动市场进一步探底。
3、中信证券:短期焦点在政策线索
短期焦点在政策线索。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风格或往稳增长链条相关板块轮动。地产融资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市场对前期“保项目不保主体”的悲观预期有所纠偏。“金融十六条”出台,国有大行纷纷响应积极授信超万亿,优质房企率先受益;叠加流动性边际宽松,推动稳增长链条基本面,尤其是银行地产悲观预期修复。故在经济预期不明朗+当年高景气赛道景气预期基本反应背景下,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从长期政策导向上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或将成为中长期投资主线。
4、源达:指数探底回升 旅游全天强势!
技术上看,上证指数午后维持探底回升格局,尤其是临近尾盘跌幅明显收窄。分时上黄线继续领涨白线,说明题材表现相对活跃。日线级别上,成功将开盘遗留的跳空缺口进行回补,并且重新运行于20日均线上方,接下来关注5日线附近的突破力度。创业板指日线上结束连阴走势,也成功将开盘遗留的部分缺口进行回补,接下来要注意短期均线能否有所突破。
应对策略及关注方向
操作策略上,今日市场走出探底回升格局,盘面上虽有板块获得资金承接,但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因此接下来还要关注资金情绪的变化。另外当前主板和创业板均面临5日线压制,能否突破也是影响后续行情展开的高度。加之具备持续性表现的板块当下依旧缺失,操作上建议还要有所甄别,切忌追涨,多一份观察。
5、百瑞赢:金融权重砸盘 沪指继续调整
今天走势比较强的板块就是虚拟电厂,消息面上,能源局发布文件表示要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并且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近期及中远期的建设任务,大概率是消息刺激,谨慎追涨。
今天主要砸盘的个股就是大盘蓝筹股,比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平安等金融股都是大跌近4%,贵州茅台盘中也是大跌近2%,对大盘指数影响比较大。
技术面前期提示大盘要回补3047点附近的缺口,虽然延后了几天,是完全可以回避本轮个股调整的。后期大家没有必要过份担心,大盘有效跌破3000点的概率不大,3030附近企稳的话整体是可以加仓的。
6、钱坤投资:终结整理变盘来临 市场风格切换进行时
当前是较为矛盾的,从我个人的看法,短期依然需要防范退潮的风险,整体还在一个大的退潮周期之内,指数方面大阴附近常有大阴,题材热点方面最近都是过渡题材无论是国改还是地产,也不要以为今天来了个破位就是底部了,但也不要以为下一根大阴线出来就是世界末日了。
恰恰相反,只有大阴线出现的越多那真正的底部才越接近。你当然不要有抄在最低点的想法,但要有一个大概的阶段概念。
7、德迅证顾:风险释放 反弹或将出现
当前A股绝对收益机构仓位水平处于中性偏低,主要股指的估值回落到历史低位水平。预计随着相关政策优化,将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
虽然目前A股仍处于修复性行情中,但经济基本面的扭转难以一蹴而就,价值和成长的交替轮动或再次出现“跷跷板”效应。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A股将呈现板块和风格快速轮动的特征。
随着相关政策优化,及房地产“十六条”等稳增长政策执行过程中,将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新稳态的渐行渐近,将夯实经济中期修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