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奏响精神共富新乐章
38座博物馆、美术馆,如璀璨群星;韩岭、走马塘等古村,彰显鄞地人文魅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鄞州区不断擦亮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名片”,积极推进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越来越丰美。
作为推动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鄞州区已建成106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完成率达110.42%,是宁波市唯一超额完成的区。
此外,鄞州还建起了汇港美术馆·文化驿站、院士公园·文化驿站等2个文化驿站,东胜街道郁金香·堇书房等5家堇书房,福明街道仁城社区等10个堇书吧,东柳坊社区“体育in巷园”等113个嵌入式体育新空间也将陆续建成。同时,通过“图书馆+”“文化馆+”系列,实现资源共享、政策互惠,“共享花园”“楼道书吧”“共享客厅”等小而美的文化空间不断涌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38座博物馆、美术馆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市民在此接受历史、文化、科技、自然等熏陶,接受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等多种体验。
“花艺爱好者和喜欢传统文化的市民过来参加活动,对沉浸式体验很感兴趣,也希望我们多提供线上传播的资源。通过博物馆,聚集了一批追求生活品质和热爱文化的人们。”中国插花艺术馆活动策划人陈慕榕说。
一批乡村博物馆的涌现,给农村带来了人气和生机,通过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动了乡村的文化振兴。云龙镇龙舟博物馆,弘扬了“羽人竞渡”精神;东吴镇海丝寻迹陈列馆,展示海丝文化的底蕴;瞻岐镇民俗展览馆,折射了风土人情的魅力……
在鄞州,生活因艺术赋能,幸福被艺术点亮,享受艺术成为市民的日常,参与艺术让更多普通人感受快乐。
自2014年起,鄞州群众自创自演文艺节目风生水起,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不少作品以传统民俗为底色,又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如咸祥镇原生态民谣《咸祥渔腔·快乐抲鱼人》,至今已在省、市各级村晚、才艺大赛等活动中演出30余次,26位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人手操各式民间乐器,边演边唱边跳,还原了捕鱼归来喜悦丰收的场景,今年9月还登上央视节目《欢乐城市派·宝藏鄞州》。
从“我参与我快乐”,到“我创造我快乐”,群众文化不断拓展、升华,全面打造幸福生活新场景。
“天天演”“艺起来”“鄞州晚七点”……在这些公共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的打造过程中,鄞州通过组建文艺社团演出联盟、艺术培训联盟、鄞领悦读联盟等,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供需精准对接。
如“艺起来”,结合全民艺术普及项目,搭建五大“艺培”平台、五大“艺展”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吸引社会参与,5年来,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8000余次,群众参与200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文化演出1600余场次。
开展“线上+线下”阅读、艺术和生活美学3大主题活动的“鄞州晚七点”,已累计授课313次,线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在浙江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的奋斗之路上,鄞州还将通过高标准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提升、高水平公共文化治理创新、高品质公共文化品牌打造、高效能公共文化政策保障等5个方面的大力提升,进一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地,奏响精神共富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