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实现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 一
教育部发布,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中国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在类型定位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
陈子季进一步介绍,新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贯通的招生和培养;高等职业学校和实施职业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在招生计划中确定相应比例或者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专门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
据统计,十年来,我们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调查数据表明,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储朝晖接受
谈松华接受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0%。2021年,这一数字是57.8%。十年来,27.8个百分点的提升,记录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跨越。
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27.8个百分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
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全面系统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等重要文件,教育部先后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人才培养的“连续剧”接续全面展开。
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吴岩介绍,通过“211”“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我们先后举办中国慕课大会、世界慕课大会,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慕课发展的中国范式。
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亿人次在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这种转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它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更多人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