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航油冯海:生物航油是航空能源未来发展方向 倡议建立中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点论坛——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期间,中国航油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海提出“零碳机场及园区”倡议。他在接受
中国航油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海
谈减碳路径:应在低碳、零碳方面建立中国标准体系
NBD:您为什么倡议建设“零碳机场及园区”?
冯海:我这次提出的“零碳机场及园区”的倡议,远超出航油的。倡议提出后,一些国外的也非常感兴趣,要求加入倡议。
我认为,中国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低碳、零碳的标准体系。如果像以往那样,很多标准体系由欧美去建立,这样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陷于被动,所以这次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至少我们不晚。
另外,我们也要建立零碳、低碳的实验室。因为要想实现零碳、减碳,科学技术是关键,要通过科技的手段和创新,通过实验室把零碳、低碳的技术,转化为成果,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实现低碳、零碳的发展目标。
NBD:您提出的“零碳机场及园区”倡议预计会带动哪些商业机遇?
冯海:中国如果打造出首个零碳机场和园区,这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会带动相关绿色经济。机场要解决的供电问题方面,比如在北京大兴机场,跑道两边都是光伏系统,这是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另外绿色建筑,这也带动了一个很大的产业。
未来氢能也许会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可以考虑在机场里建立加氢站。当然还有生物航油等产业。
这次零碳机场及园区的倡议,实际上我们是要找一个试点的机场、试点的园区、试点的空中航线,包括试点的加氢站、试点的绿色能源供应。我们也希望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不断地研发相关技术,带动产业发展。
NBD:民航局将碳市场纳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您觉得中国航空业是否正面临一个紧迫时刻?
冯海:航煤的一些标准、技术开始时是欧洲领先的。我想,在生物航煤上,我们中国的民航企业和炼制厂,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案和标准。
这次,我们成立了“零碳机场及园区”全球三十人论坛,也是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自我消化、自我创新、自我提高,未来发展还是有着很大的潜力。
谈油价上涨:高油价给企业带来了较大挑战
NBD: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您预计未来航空煤油的价格走势是什么?
冯海:原油价格高跟供需有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关系不是特别大,可能是国际炒家和对市场的担忧,导致国际油价走高。不过,原油的高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带动了绿色能源的发展。
NBD:高油价和疫情给中国航油带来了哪些挑战?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冯海:其实不仅是中国航油,民航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都是非常大的。因为疫情管控,很多航空公司停飞;同2019年相比,几乎中断了国际航班,而国际航班航油消费量是比较大的。
实际上,中国航油的发展当前是比较被动的,挑战也非常巨大。因为“航”是航空,“油”是能源,我们是处于两个行业的交界,油价大幅波动对我们有很大的冲击,航空市场方面,我们也面临很大的冲击。
但是我想,中国航油会很快渡过难关,随着疫情防控趋稳、国际航班数量逐渐增加,未来可能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中国航油也在开展多元化经营,并在内部优化、控制成本。去年,中国航油还是我们民航企业中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
谈生物航油:国内技术不落后也不超前
NBD:中国航油在航空能源上有哪些创新?
冯海:实际上我们很早便开始航空能源方面的创新。在国际上,我们跟美国商会主办了生物燃料的专题研讨会。今年欧洲生物质大会上有关于生物航油可持续发展的专场会议,像清华大学、民航局、中石化以及生物航油的炼厂都参与了此次论坛,也传播了生物航油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声音。
另外,我们积极推动生物航油的商业应用,在2010年就开展了生物航油的试飞。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开展生物航油的商业应用,同时要把生物航油作为产品出口到欧洲,未来应该讲是势在必行。所以我们要抢抓机遇,如果我们率先走出去,可以说实现弯道超车,中国自己的标准。
NBD: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的背景下,生物燃油的成本问题是否有所解决?
冯海:由于技术以及原材料的原因,我们生物航油的成本确实要比传统化石航油高出大概两三倍,甚至更高。但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石化等公司都在投资开展生物航油的研发生产,我想未来大有可为。
实际上绿色能源刚开始推广时,政府方面都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进行产业扶持。未来民航局方面如果制定一些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在开始的时候进行一些扶持,也将会推动生物航油。
比如,如果我们中国的航空公司应用了高价格的生物航油,可以按照比例在税收上进行一些减免;或者乘坐加装有生物航油的航班,乘客的机票有一些优惠等。
NBD:在生物燃油的技术上,目前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冯海:跟世界相比,中国不算落后,但是也不算超前。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抢抓机遇。
中国在资源整合、聚合方面的优势非常强,但是在技术的转化上可能仍需努力。如果要发展,机制模式的创新非常关键,前期的政策扶植也非常关键。
民航局在“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我认为这个机遇是给我们所有民航人和所有民航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