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责任型企业家
改革开放40多年,是中国经济高速规模成长的40多年,无数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但能让大部分人民群众记在心里的企业家却寥寥无几。人民所熟知的,无一不是一名责任型企业家,无一不是扎根于社会、积极回馈于社会的企业家。
有这样一名企业家,网友给到的昵称是“东哥”,给到的标签是“寒门贵子”,给到的评价是“良心企业家”,他就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对于无数的创业者、心中充满迷茫的学子而言,刘强东的成长事迹,是他们心中的“指向标”。人们常说,起点越高,越容易成功。可刘强东却如励志小说中走出的男主一样,实现了从贫穷到富有,从无人知晓到万众瞩目的蜕变。
刘强东出生在江苏最穷的宿迁,家境贫寒,父母以驶船为生,用刘强东的话来说小时候一年到头就机会没吃饱过,其他方面的条件更不必说。可就是这样,刘强东考上了宿迁一中,高考结束他更是成为了宿迁的理科状元。可对于刘强东来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面前,便是没有钱上学,好在家乡的人们都很好,他们家亲戚、朋友,还有全村的村民,大家两分钱、五分钱,最多是给一块钱,给他集资了500块钱,76个鸡蛋。就这样,刘强东带着亲戚邻里的馈赠踏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
本就是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群里出来的人,所以刘强东更懂得成功要回馈社会。刘强东讲过:“吃过苦的人,才懂得回馈社会”。那么刘强东是如何回馈社会的呢?
对于刘强东而言,首先得成功,只要自己成功了才能有更大的能力去回馈于社会。从大学开始,刘强东干家教、抄写邀请函、写程序、开餐厅、中关村卖光碟、创办京东……就这样一步一步,刘强东成为了人们今天心中的“东哥”,一个有能力且愿意去回馈于社会的企业家。
“感恩”二字已经深扎于刘强东的内心。在刘强东看来,没有当年乡亲们的500块送他走进大学校园,就没有今天的刘强东。所以在刘强东有了能力后,他第一时间就是要回馈家乡。
2009年,刘强东力排众议,在当时宿迁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将京东客户服中心迁址宿迁。多年后,京东客服中心的规模由当初的80人发展到1万多人,其中70%是宿迁本地人。京东客服中心在宿迁也有了2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近千套高标准员工宿舍。除了京东客服中心,京东还陆续在宿迁建造了15个大数据技术项目,宿迁由此慢慢成为京东客服中心和辐射全国的事务中心,此后,刘强东也不断将业务、项目引进家乡,大层面上推动家乡的经济振兴,整体提升父老乡亲的收入。
而最让人动容的是,刘强东成功依然是乡亲们的“大强子”,没有所谓的高高在上,为了回报村民当年的付出,每年返乡回家,刘强东都会准备大红包给每个村民,不仅给村民福利,还会送几百万的年货给大家。
刘强东的这份照顾不仅体现在乡亲们的身上,对于企业员工也是如此。刘强东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是要尽可能的照顾员工。刘强东曾说“如果京东有机会赚一块钱,只拿走其中的七成,要给合作伙伴留三成。而在拿走的七成中,要留下大部分作为员工工作的福利和激励。”举些例子,如果是花销比较大的疾病,员工本人承担不起,那么公司会提供医疗费用,让员工安心治病;只要工作满两年,就能入住京东自己的员工高级公寓;建立幼儿园,专门供京东员工的孩子们上学,整个学校所有的费用都是免费的,而且规格一点都不逊色于外面的私立幼儿园,一切设备、环境、师资都是最高级别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的每一个员工,包括保安、保洁甚至快递员,都不允许做外包,必须和京东直接签劳动合同。刘强东曾表示,如果做外包,那么京东每年可省出17亿的净利,但他不会这样做,因为他认为依靠克扣员工薪资福利来增加公司利润的行为是耻辱的。
如果说对于乡亲和员工的回馈是“小爱”,那么对于社会的回馈更让人们看到了刘强东的“大爱”和真正中国企业家该有的格局。
在慈善方面,早在京东只有38名员工的时候,刘强东就带领员工资助山西静乐县38名贫困儿童读书。2017年,刘强东向宿迁捐赠超过1亿元用于当地的教育、文化、养老及扶弱帮贫等公益事业;2017年6月,刘强东向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元;2018年4月,刘强东向清华大学捐赠2亿元……今年年初,刘强东又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了近150亿元的股票用于慈善。用刘强东的话来说:“自己有钱了,就希望把它捐出去。在过去十几年中,所有从公司拿的现金60%都捐出去了。”
在救灾方面,网友称刘强东是捐过家底似的救灾。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彼时的京东还毫无起色,但即便如此,刘强东在捐出个人家庭的十几万存款后,自己又和一位京东老员工抵达四川绵阳,整整干了14天,直到社会所有车辆都可以进入灾区才返回。返回公司后,刘强东为京东定下一个原则,“当我们国家、社会发生任何灾难的时候,我们就近仓储的负责人有权力,而且必须把库房里所有需要的货物全部捐给灾区!”自那以后的10余年,我国发生八九次大灾难,京东救援物资总是第一个到达灾区。例如,去年郑州水灾发生后,次日中午,京东首批救援物资,由20余辆物流救援车送达郑州受灾比较严重的中牟县防汛救灾现场,包括铁锹、救生衣、雨衣、胶鞋灯防汛物资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物资。
在抗疫方面,网友称刘强东带领京东是自杀式的支援。抗疫过程中,刘强东给出京东的指示就是不惜力、不算钱。如果说自疫情开始后捐钱、捐物、献力都是企业应该承担起的责任,但上海疫情期间,京东自杀式的驰援让全国人民直接破防了。上海疫情期间,物资运输只进不出,单项运输隔离14天。就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很多的企业就算是有心支援上海,就算是想把物资运过去,心里都得掂量一下。很多人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多企业也考虑自身的利益,但有一个人他不会,他的名字叫刘强东,他做的事情震撼了众多群众以及还处在观望中的企业。一车又一车,一个又一个,红丝带到处飘扬,全都是支援上海的京东物流员。试问谁没有家庭、试问谁的肩膀上没有担子、试问他们这一去京东又会亏多少钱。可是刘强东眉头不眨一下,毅然决然地让员工向上海进发。
乡村振兴,也是刘强东带领京东不遗余力奋战的领域。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刘强东没有采用捐财捐物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而是带着京东的技术、资源、资金奔赴乡村,并为乡亲们带来了商业模式,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基础,发展基建、发展数智农业,建设物流乡村、数字乡村,构建了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高品质的农产品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就这样,刘强东用专业的团队、技术、体系,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了问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同时也把利益让利给农户和消费者,多方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这里最令人动容案例就是,刘强东曾以村长的身份带领着平石头村的村民奔向致富路。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源,刘强东帮助村民们修筑了道路,修建了学校,引来了师资,拓宽了销售渠道。
“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诚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符合这项期待,但担当有为的刘强东,无疑是时代企业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