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首个生物多样性报告出炉
近日,普陀区编制完成首个陆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及相关图表文件,初步形成系列调查成果。一是首次全域调查生态系统。采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方式,查明森林、湿地等8大类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森林生态系统面积98.63平方千米,陆域占比21.51%;湿地总面积71.63平方千米,陆域占比15.62%。二是首次官方调查大型线次大型真菌调查,填补历史空白。采集大型线份,通过ITS测序和形态观察鉴定出物种208个,其中食用菌42种、药用菌25种、兼具食药用价值8种,为普陀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三是全球新记录物种冠名“普陀”。发现目前仅见于普陀的全球新记录种“普陀条孢牛肝菌”,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分类期刊,“普陀角蟾”等10余种疑似全球新种逐个开始整理发表。四是发现省内罕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查发现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极危级的中华穿山甲和易危级的小灵猫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外种群,为多年来省内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