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准放疗正处于发展阶段,专业人才比设备更稀缺
第五届进博会期间,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兼市场总监刘建斌在接受
医科达展台
精准放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据了解,相对于肿瘤手术治疗,现代化精准放疗具有副作用更小、治疗效果更好、综合成本更低等一系列优势。对于放疗领域的行业趋势,刘建斌表示,未来放疗领域的趋势是朝着精准治疗方向发展,精准治疗涉及到图像引导,主要的手段是CT、超声、磁共振等。“未来的设备如果没有搭配图像引导技术,我认为是会被淘汰掉的。”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医科达带来的两款产品Elekta Studio 近距离智慧放疗中心解决方案及智能全流程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 Harmony Pro就代表了精准放疗领域的最新技术。刘建斌表示,之所以选择在进博会发布Harmony Pro和Elekta Studio这两款新产品,是因为公司一直鼓励综合治疗,甚至是跨科室的方案 MDT。“每个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才会得到更好的治愈率或治疗效果。当选择放射治疗之后,如果把内照射、外照射结合起来,治愈率可以提高 25%。”
此外,肿瘤放射治疗特性极为复杂,包括患者、治疗师、剂量师、物理师、一线医生、上级医生六个关键点,设备的质量控制、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就成为了保证疗效的关键问题。“以前在治疗时有可能把一个人的治疗方案放在另一个人身上,但其实每个人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这样治疗计划就会出错、就做不到精准治疗。这是以前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此,Harmony Pro 结合了中国的智能扫描技术:治疗前,当设备扫描完成,关于病人的所有信息也会同时显示在大屏上,包括病种有关的位置信息、所需要重新摆位的辅助装置以及治疗规划等,治疗师据此能很快地对病人进行体位的设置。
治疗时,当治疗计划和肿瘤不匹配,需要重新设置时,以往需要患者从设备上下来,重新去 CT 室做扫描,再回来做治疗切换,整个治疗流程要额外花费几天时间。Harmony Pro则能做到实时扫描,病人不需要更换科室,重新做出的计划就能够送达值班医生和主任,线上就能调整对患者的治疗计划。“这就是医科达强调的‘自适应’。病人治疗完成后,以往操作是第二天重新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但医科达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这就是医科达强调的‘全流程’”,刘建斌表示表示。
人才的缺口远远超过设备的缺口
由于放疗设备价格昂贵、使用环境要求高,设备瓶颈成为制约国内放疗渗透率进一步提高的一大因素。刘建斌还发现,中国放疗领域在对人才的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因为放疗需要大量拥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不是某个医生或者护士就能完成的,技术员、剂量师、物理师都得介入。“中国市场人才的缺口远远超过设备的缺口,需要以国家为单位来带动全行业共同把人才这件事做好。”
刘建斌告诉
当被问及进博会对产品引入的推动作用时,刘建斌以医科达在第一届进博会上展出的Elekta Unity为例表示,该产品在2018年完成首秀后,之后很快就与中国5家临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工作。2020年,Elekta Unity就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今年这款产品角色升级,展品变商品,正式作为商品展出。迄今,Elekta Unity累计治疗超过1000位中国肿瘤患者。
“从进程上来说,第一届亮相展示,第二年获得批复,第三年可以销售,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进博会的加速效应。”刘建斌表示。
创新研发背后,近年来因为疫情的影响,外资企业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也受到了一定制约。为此,医科达采用了“镜像工厂”战略,即在中国和欧洲建立两个相同的工厂,两个工厂使用相同的原材料、技术设备、质量标准,同步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供应临近地区的客户。“欧洲有先进技术的更新,中国第一时间能够同步更新,而中国市场上数字化、智能化的研究有新成果,国外也可以第一时间享受。”
在供应链之外,依托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医科达也在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在中国的引进速度。据刘建斌透露,“这两年医科达的订单都在以两位数增长。在医科达的几个区域市场中,单单中国一个国家的加速器订单就超过了欧洲和美洲,这三年医科达在中国的出货量翻了一倍,越来越多的订单还在向海外发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个结果又会继续反作用回医科达市场战略布局,也将持续加大中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