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大牌金融机构APP遭仿冒,销售20倍收益率的“国债”,数千人

2022-11-29 05:26:38

  吸引,参与了投资,并邀请好友“入伙”。而在高收益的诱惑之下,“中银国际”App还跳出“双11感恩活动”弹窗,显示项目方推出了三项促销活动:

  “出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相关理财产品的出售方或者是集资方冒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商户账户进行收款,规避收款风险。”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非法集资案件辩护中心主任曾杰律师在接受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告诉

  项目方是如何做到用多个收款方收账来规避监管的呢?

  小芒电商相关人士表示,一般支付工具有找朋友代付的功能,这个所谓的国债投资项目方可能利用这种功能,将其他平台上的话费等产品,包装成所谓的理财产品等形式。

  律师:涉嫌非吸罪或集资诈骗罪

  国债的合理收益范围是多少,1997%的年化收益率究竟有多离谱?

  

  曾杰律师告诉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刘高锋律师在接受

  “近几年,在非法集资案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是十分常见的罪名。非法性是此罪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说开展销售基金、吸收存款等活动需要经过许可,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利诱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常见的就是承诺固定收益、高额回报等。通过口口相传、公开宣传等方式开展吸收行为,自然会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这就涉及此罪的另外两个特征,公开性和社会性。”刘高锋律师告诉

  “在实践中,吸收存款不会直接以吸储的名义进行。常见的是变相吸收存款,常见的是通过转让股权、期权以及销售返利等方式。”刘高锋律师进一步说。

  苏筱芮在接受

  “这类山寨App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App的下载通常绕过应用市场,由用户直接点击链接进行下载,二是推销App的所谓客服一般潜藏在QQ群、群等社交群组,安排线上‘托’以迷惑进群用户,从而使其放松警惕,三是在投资前流程异常简便,相比正规金融机构来说,缺乏必要的投资者风险能力测试以及对应的产品说明书、风险等级提示等。”苏筱芮表示。

  “到期后仍能将钱取出来,并不一定代表产品‘靠谱’,而是因为目前不法分子仍在‘撒网’阶段,企图通过蝇头小利来吸引用户后续进行更大投入,在合适的时机对被害用户‘收网’。”苏筱芮告诉

  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方在扩客时,采用了这样的拉新奖励机制:直推奖励,一级18%,二级2%;邀请10位好友注册送100国债定投,到期领取268元。

  “项目方在拉新激励机制方面,存在设立层级化金字塔结构,鼓励成员以发展他人的数量作为计酬依据,会涉嫌传销。如果有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则会涉嫌传销犯罪。”曾杰律师认为。

  刘高锋律师也告诉

  “当然,如果项目方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那就会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与传销会有竞合,在二者发生竞合时,从一重罪处罚。”刘高锋律师补充。

  利用国债、基金等投资产品巧立名目,变相吸引民众资金的现象,并非十分罕见。在本案例中,项目方宣传的“国债”收益率堪称离谱。

  “只能说在这种高收益的宣传下,依然会吸引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者投入资金,整个社会对于投资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意识的宣传推广,任重道远。”曾杰律师如是表示。

  对于想投资国债产品的普通投资者,曾杰律师建议:“与其通过产品模式,收益率等区分是否是真国债,最方便投资者的方法就是只认可正规渠道所出售的国债产品。”

  刘高锋律师也提醒投资者:“投资有风险,需要谨慎处理。投资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迷信离谱的高额回报和‘国债’这样的噱头。谨慎处理的前提就是需要辨析什么是非法的行为,以避免陷入其中。如果出现了违背市场规律的投资项目,切不可被其宣传的高额回报所迷惑。”

  苏筱芮表示,从普通用户层面来看,应当从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对于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流程的业务保持警惕性,必要时暂缓开户、投资,而是先拨打对应的官方电话,核实下载App的渠道以及期望投资的产品。

下一篇:从国资委“空降”地方,辽宁迎来新任“一把手”
上一篇:同传承促融合 “妈祖秋祭”文化系列活动举办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