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精准监督推动“看病难”“点题整治”工作
“整治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看病难’项目,建立巡诊机制服务群众”,是今年“点题整治”项目之一。为了让整治工作“入木三分”,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监督有效方式,开展监督检查,下沉一线,推动督促市卫健委扛起“答题”责任,让群众“病有所医”。
围绕该项“点题整治”的目标任务,市纪委监委工作专班牵头,组织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市纪委监委三室、各县区纪委监委等组成联合督查组,确保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环环相扣,力促“点题整治”见到实效。
近日,督查组前往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等地,现场督查村卫生所诊疗服务能力、巡诊等情况。
车口村位于大洋乡中部,距集镇2.2公里,常住人口200多人,且大多数是留守老人。此前该村没有村卫生所、村医,医疗服务由隔壁村的村医兼顾。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我们督促卫健部门在车口村成立卫生所,同时在卫生所内安装公共;要求加强巡诊保障,健全应急上门问诊机制,细化具体巡诊方案,加大关注和支持力度。”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干部陈鹏表示,公共连接到智慧监督平台,通过平台可以掌握基层巡诊情况。
随后,督查组还来到白沙镇东泉村,查看特殊人群“看病难”解决情况。
东泉村处在偏远地区,村级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薄弱,由于转诊渠道不畅,村里的大病患者及特殊人群“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对此,通过纪委的监督,卫健部门不断创新巡诊模式,将精准医疗与“点题整治”相结合,建立起有效帮扶模式。在纪委推动下,涵江区围绕“点题整治”,开展“0元免费救助”公益活动,组织涵江医院医护人员进村居巡诊,为村里的特殊人群提供免费医疗,让边远地区的特殊人群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巡诊机制,服务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是“点题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从方案制定、力量配备、项目进度、问题发现、问题整改等方面跟踪督促落实,列出专项监督清单,及时跟踪整治进度和部门履职情况,督促部门扛牢‘答题’责任,落细落实各项整治措施。”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陈峻峰表示,督查组前往各县区和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督查发现,巡诊医生派出单位与基层老百姓需求存在沟通不畅,巡诊组织不够严密,存在特殊人群联系电话接通率低,医生下乡巡诊宣传力度、广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低等问题。对此,他们当即责成部门积极整改落实。
在莆田市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的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看病难”“点题整治”专题上,
借力科技赋能“点题整治”,是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开通部门履职、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等线上业务模块,实现履职监督、问题处置等线上全过程流转反馈,对“点题整治”工作全过程留痕、数据全覆盖比对、异常全天候预警、责任全方位压实,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助力解决“看病难”问题,让更多群众共享“点题整治”成果。
“通过智慧监督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医生在岗情况、存在问题整改进度和整改成效,还可以定期梳理分析专班监督组上传的监督情况、问题整改和整治动态,全盘统筹、精准研判,适时调整监督重点,提出指导意见。”陈峻峰表示。
据介绍,在开展“点题整治”监督工作中,纪检监察人员还对信访举报、12345政务热线投诉,以及日常监督中群众反映强烈、反复出现以及整治效果不明显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持续跟踪督促,促进整改惠民,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同时,线下通过调研、协同联动、跟进监督、回访倒查等方式,针对下乡巡诊情况、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平台应用等重点,共同梳理基层存在的问题,推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薄弱县医院、“医师下基层”、巡诊、双向转诊等工作,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线上评+线下督”整治成效明显。目前,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已发现问题12个,已督促部门开展巡诊220多次,诊疗群众近万人,督促问题整改12个。下一步,市纪委监委,将进一步压紧压实部门责任,推动“点题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督促职能部门从源头上逐项摸排监管盲点、制度漏洞,倒逼扎紧制度笼子,形成长效机制,着力改善边远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足、诊疗能力不强、转诊渠道不畅等问题,打通基层医疗服务“神经末梢”,让“点题整治”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