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六坝镇打好“建强基层堡垒”“突出农民主体”“走好产业路子”“组合拳”,全力谱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篇章。
建强基层“堡垒”,发挥“雁阵效应”。一是育强“头雁”。采取导师帮带式、互动教学式、现场练兵式、擂台比武式等方式,培育政治意识强,有担当、明大事;引领发展强,勇创新、会干事;治理能力强,得民心、做好事;作风纪律强,守规矩、廉处事;综合素质强,善提升、能成事的“五强”书记。二是用好“班子”。明确村“两委”干部职责,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引导村“两委”干部更好更有效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出现权责不清、工作无人做的问题。压实工作责任,督促村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履行好干部职责,主动思考研究对策,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强化保障,从薪资待遇上提供物质保障,“按劳得分、按绩取酬”,让村干部能心无旁骛做好工作。三是留住“队伍”。探索绩效考核奖励制度,落实好报酬、关心好生活、解决好顾虑,以丰厚的物质待遇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建立表彰激励长效机制,对评选表彰的优秀村干部,出台激励政策,优先推荐考虑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选送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真正使村干部成为“三农”一线“永不流失的工作队”。
突出农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变“参与者”为“主体”。乡村的发展与走向,要由居住于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来共同决定。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受益主体,变“参与者”为“主体”,最大限度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群众自己双手和聪明才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二是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始终坚持人民导向、服务导向,注重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农民,通过村民大会、“村村响”广播、入户、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给农村干部群众讲清楚政策要求、利弊得失,讲明白有什么优惠政策、现实好处,让他们心中有一本明白账,赢得支持和信任,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把乡村振兴转变为自愿行为、自觉行动。三是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弘扬新时代“春风精神”,使“感恩思进、实心求进、坚韧奋进、齐心共进”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要加强农民知识辅导和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启发思维,提高广大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能力。特别要准确了解群众看法和想法,问诊开方、对症下药,竭尽全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
走好产业“路子”,提升“融合效益”。一是立足当地实际走好“路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马铃薯种薯繁育、特色林果等特色效益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在壮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整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成立村股份公司,探索建立“村级组织+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进而创建农产品品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三是提升融合效益。以重点农业与加工业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农村作为景区来建设、把每个村庄作为景点来打造,结合农村田园风光、人文景点、风景名胜等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