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店铺外摆凸显城市治理温度

2025-04-17 08:15:30

  当然,放宽店铺外摆,不应是刺激消费的“急就章”,不能简单停留在放开或放宽的层次上,还要有长远谋划。比如,可针对城市文化禀赋和特色景观,充分利用外摆区空间搭建星空棚、露营区等,打造以地方美食、民生夜市等为主题的品牌集市,充分营造体验式消费氛围,不断推动各类商圈提颜值、聚人气、添活力。

  放宽店铺外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具有物理属性,更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于商铺经营者来说,放宽外摆后,可联动室内室外经营空间,通过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增强场景体验感等,创造出“空间溢价”。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通过“潮汐型”“便民型”摊位设置,可实现公共空间的时间维度再分配,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放宽店铺外摆,考验治理智慧。此前,一些地方的监管过于严苛,对摆摊设点“光踩刹车”“只设路障”;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听之任之,最终影响城市形象。如何跳出“一管就[*],一放就乱”的怪圈?治理理念的转变是关键。只有打破传统“以罚代管”模式,将治理重心从“禁止外摆”转向“规范引导”,将外摆审批权限下放,使审批效率和商户合规经营率同步提升,实现从“堵”到“疏”的转变。当前,不少城市管理部门积极推进“首违不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构建法治营商暖环境。在柔性执法中包容审慎,在包容审慎中柔性执法,才能更好实现城市市容和市场繁荣相兼容。

  2025年4月15日

下一篇:中马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上一篇:从康养旅居看银发经济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