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难度大
日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其旗舰报告报告指出,用来监测地球气候状况的多项指标近来恶化趋势明显。全球气温持续升高。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至1900年工业化前高出1.55摄氏度,创下175年来最高纪录,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厄尔尼诺现象叠加人类活动使2023年至2024年地表温度连续破纪录。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2023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工业化前水平的151%;甲烷浓度达到工业化前水平的265%;氧化亚氮浓度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25%,而且2024年实时观测显示,三大温室气体浓度在继续上升。
全球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恶化。报告显示,海洋含热量在过去8年内连创新高,2024年达到65年以来最高值,2005年至2024年海洋变暖速率为1960年至2005年的两倍以上。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2024年再创新高,2015年至2024年海平面上升速度为4.7毫米/年,比1993年至2002年的速度翻倍。海洋表面pH值持续下降,酸化趋势加剧。冰川消融加剧,严重影响全球淡水资源储备,加速海平面上升。
极端气象灾害频发。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气象灾害愈加高发。2024年,热带气旋频发,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台风“雅吉”影响越南、菲律宾,导致重大人员伤[*]与财产损失;飓风“海伦”和“米尔顿”重创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超200人[*][*],数百亿美元损失。旱涝灾害和火灾事件在全球多发:撒哈拉以南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出现大范围洪水,摧毁农田、基础设施,影响数百万人的生计,巴西南部洪灾致200多人[*][*];智利、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发生极端森林大火,智利火灾致300多人[*][*],加拿大野火碳排放达历史第二高。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热浪:东亚、地中海和美国西南部持续极端高温。
报告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首先需要加强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全球仅有50%的国家具备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各国加强技术和资金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覆盖全球的“早期预警系统”,鼓励国际间共享气象、海洋和极端天气数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要促进科学信息全球共享与能力建设。通过国际平台实现观测数据、模型结果和研究成果共享,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观测站建设,提高各国,尤其是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科学决策能力。
第三,要推动全球协调一致的减排和适应行动,呼吁各国遵循投资与金融领域合作同样必不可少。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国际金融机构、气候基金要增加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融资支持,鼓励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提升气候金融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使资金真正用于最脆弱群体。此外,还要加强气候教育和公众参与,建立全球范围的气候教育与知识普及项目,鼓励青年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强媒体和公众传播合作,推动行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