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概念股”川大智胜年初至今涨超60% 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

2023-02-20 06:09:03

  川大智胜区间涨幅超60%。8日下午,川大智胜再次盘中涨停,收盘价为每股18.9元,市值为42.64亿元。

  “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处理管制语音、监视数据、飞行计划和空管等多种数据,分析和识别区调、进近、塔台、地面以及机场管制指挥与调度中潜在冲突,及时提示管制员化解风险。”公司官网这样介绍“基于语音识别的空管安全防护系统”产品。

  人工智能产品规模化推广是否会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川大智胜近两年在人工智能新业务领域的拓展似乎遇阻,研发投入大的同时面临产品规模化推广难度变大。

  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2022年川大智胜预计净亏损为1500万元至2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称亏损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相关影响,具有竞争优势的招标项目延期导致获取的订单减少、已有合同项目实施及验收延期,另外,加大了人工智能业务的研发投入。

  早在2020年,川大智胜因其所研发的三维人脸识别技术收获了外界不少目光,因为该技术解决了戴口罩过门禁的相关问题。当年,川大智胜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为其带来1.0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29.52%。

  不过,2021年,川大智胜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仅实现8676.6万元营收,同比下滑19.38%。2022年半年报中,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营收同比下降67.94%。

  对于产品规模化推广的难点,川大智胜在2021年年报中提及,高速高精度三维测量技术和三维人脸识别相关业务规模化应用显露出DLP技术的弱点,虽然技术指标很高,但成本价格高、产品体积大,校准不方便。2022年半年报中,川大智胜提及,目前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最大难题是尚未建设统一的“三维身份库”。

  实际上,人工智能应用商业化落地难度大一直是其行业发展受限的关键因素所在,业内企业大多分为两种,一种试图打造通用型平台,一种则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但两者都存在弊病,前者的弊端在于通用型平台要不断“烧钱”进行研发,不同应用场景的算法有区别,后者的弊病则是企业规模增长受限。

  而ChatGPT火爆则被业内认为将推高人工智能产品商业化应用的热度。中信证券认为,ChatGPT的出现以及相应产业化商业化的落地将会为从用户创作到AI创作的转型提供关键的支持,在写作助手、在线翻译、情感分析、问答系统、代码开发、智能客服等领域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那么这是否会对川大智胜人工智能产品的规模化推广带来机遇?对此,川大智胜董秘办工作人员对

下一篇:郑眼看盘 股指缩量小跌,ChatGPT概念股分化
上一篇:铜牛信息:依托自建数据中心,可为AIGC等场景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