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股市是否会否极泰来?
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我国个人养老金入市规则正式出台,这是影响A股市场的重大事件。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个人养老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的个人养老金市场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基金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个人来说,自掏腰包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根据测算,以每年足额缴纳个人养老金12000元为例,如果年收入在6万元至9.6万元,预计每年最多免税360元;年收入在9.6万元至20.4万元,预计每年最多免税1200元税额;年收入在20.4万元至36万元,预计每年最多免税2400元,以此类推。
这里还需要考虑领取环节支付的3%税率,算上这部分延后纳税额,年收入在9.6万元至20.4万元之间,每年实际省税约840元;年收入在20.4万元至36万元,每年实际省税约2040元。
此外在投资环节产生的投资收益,暂不征税。对于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人来说,本身不用交个税,参加个人养老金要在支出的环节缴3%的税,增加了税负。对于年收入6万元至9.6万元的人来说,不管是参加个人养老金,还是不参加个人养老金,都是缴3%的税,税负是不变的。对于年收入9.6万元以上人来说,税率在10%至45%,参加个人养老金会使税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是参加个人养老金最适合的群体。
个人养老金作为长期资金,不仅有望促进基金行业转型升级,还有望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改善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生态,养老金的壮大与权益资产的增配也将加速A股的机构化进程,并提升长久期资金结构的比重,A股定价体系有望加速重估。
影响股市运行的国内主要因素仍然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复苏的程度决定着股市反弹的高度和方向。估计2023年第二季度股市应该会出现拐点。与成熟股市相比,A股市场显著的特点是小盘股存在高溢价现象,占市场60%以上的小市值股票存在估值回归风险。
◎政策拐点已现市场拐点尚待确认
我们在过去一年里一直强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国内房地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在2022年第四季度均出现转折性变化。
美联储在2022年12月份加息50个基点,加息幅度放缓,即使美联储2023年仍然会加息,但加息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国内的房地产政策在2022年第四季度迎来了“三箭齐发”,2023年1月10日的银行信贷会议提出针对房地产行业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现。
市场拐点尚待确认。阻止市场出现拐点的因素之一是美国的物价波动和经济衰退进展。2022年美国和欧洲的通胀创40年纪录新高,是否意味着低通胀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当前美国的失业率只有3%左右,工资上涨压力大,控制通胀并非易事。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消费物价进入上涨的大周期,则全球资产价格将进入低估值时代。与此相关的是全球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国家或企业的高负债风险均显著增加,要高度警惕日本的国债市场波动风险及欧债危机的死灰复燃。
影响股市运行的国内主要因素仍然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复苏的程度决定着股市反弹的高度和方向。
股市投资者要密切关注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房地产市场复苏状况不仅影响周期产业的运行,而且关系到货币信贷扩张的步伐。2023年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宽松的,但宽货币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才能转换为信用的扩张。
◎注册制改革快速推进“壳资源”持续贬值
基金的发行募集资金规模与其盈利状况存在典型的“蛛网效应”,即上一个季度的基金盈利状况决定着下一个季度基金募集的规模,2022年基金整体出现亏损,尤其是第四季度基金亏损超过10%,由此决定着2023年第一季度基金发行募集会遭遇困难,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情况。如果出现基金发行募集速度加快,说明市场拐点已经出现。笔者估计2023年第二季度股市应该会出现拐点。
与成熟股市相比,A股市场显著的特点是小盘股存在高溢价现象。小盘股的高溢价与新股发行的核准制密切相关,随着注册制改革快速推进,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将持续下行,这意味着占市场60%以上的小市值股票存在估值回归风险。
最近几年,新股发行明显加速。同时,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畅通多元退市渠道,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沪深交易所退市股市家数分别为18、31、28、46,其中强制退市家数分别为9、16、17、42,这三年多的退市与强制退市家数均已远远超过之前的数量,市场化、法治化的常态化退市趋势正加快形成。常态化的新股发行与退市机制,都在逐步削减上市公司的“壳价值”。
笔者以A股市值最小的100家上市公司市值来粗略地代表“壳价值”。截至2022年末,市值最小100家公司的平均市值已下降至5.8亿元,为2013年以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