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权益齐上阵 基金年末规模冲刺战如期上演

2022-12-09 14:53:36

  进入年底,的规模冲刺战如期上演。中国证券报

  基金公司冲刺规模的背后有种种考虑,但随着监管、股东、渠道等方面逐渐淡化短期管理规模排名,基金公司年终冲刺规模的激烈程度已远不如前。

  债基扮演主角

  在基金公司的年终规模冲刺中,一般都扮演主角。

  “某大型基金公司每年都会在年底拿出一只债基来冲规模,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宣传,吸引散户资金;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关渠道吸引机构资金,机构资金大多会在来年一季度‘撤退’。”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

  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一季度末,两家头部公司旗下债基基金份额较2021年底均减少超100亿份;18只2022年一季度末份额较2021年底减少30亿份到100亿份之间;21只债券基金2022年一季度末份额较2021年底减少20亿份到30亿份之间。

  在行业逐渐淡化规模排名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年末冲刺规模不再大张旗鼓,而是“暗暗发力”。“有些公司没有明确提出冲刺规模,但考核机制却悄然变化,从11月起开始调整了同业存单基金和中短债基金的销售激励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冲刺规模。”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李华(化名)透露。

  “除了基金公司自身对年底冲规模有动力,其实银行等机构也需要基金公司在年底承接一部分资金,这也在客观上造成基金公司旗下低波动的、同业存单基金、短债基金等产品在年底出现规模的增长。”有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透露,“冲刺规模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一些银行在完成当年的存款任务后,为了避免当年存款数据过高,从而在下一年背负过高的存款指标,这部分溢出的资金就会成为基金公司的‘帮忙资金’,帮助基金公司冲债券基金、同业存单、货币基金等低波动产品的规模。”

  明星基金经理上阵

  除债券基金之外,作为基金公司的立身之本,主动权益基金仍是基金公司年末布局的重点。

  “基金公司要想冲刺主动权益,推出由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是‘制胜法宝’,再配合强势点的渠道,才可以吸引到较多资金。”一位人士表示。

  中国证券报

  除了主动权益基金,ETF等被动指数基金也是年末规模冲刺的利器。在年末发行的新基金中,ETF、指数基金等占据近半壁江山。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年底冲刺规模,不少基金公司的考虑是在市场低点布局新产品,长期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市场明年或迎来反转向上周期。”一位近期有产品发行的基金经理表示。

  “展望明年的市场,权益资产性价比高于固收类资产,建议超配股票。”另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平安基金表示,从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随着内外部风险缓和,市场有望继续回暖。

  淡化规模 着眼长期

  基金公司在年底冲规模并不是新鲜事,已成每年都要上演的戏码,究其原因,多数公司在年底冲规模是因为有股东考核。一位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

  同时,年度管理规模也关系到基金公司与银行等渠道的合作,银行在选择合作的基金公司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也是银行考察的关键指标之一。

  此外,基金公司开展创新业务、获得较好的行业奖项和也与公司管理规模存在着一定关系。近年来虽有一些中小型公司开展了创新业务,但一些战略性新基金的首批产品大多还是由头部基金公司率先发行,管理规模也是专业机构对评价的硬指标之一。

  不过,基金公司年底冲规模的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股东对基金公司在业绩、规模方面的考核更加看重长期性;另一方面,渠道和普通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考察也不再唯规模论,银行等渠道也为中小基金公司亮绿灯。比如招商银行推出的“招阳计划”,就淡化了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侧重布局优秀的基金经理。

下一篇:12月12日-12月16日当周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上一篇:茅五泸洋拉升,食品饮料ETF(515170)翻红涨超1%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