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制划定涉企收费边界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4张收费目录清单,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0项,减少幅度达73%,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至32项,减少幅度达70%。
但也要看到,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情况仍不时出现。无论是打着严格执法的幌子逼企业就范,还是巧立名目“忽悠”企业,都加重了企业负担。针对企业的“土政策”必须清理,只有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才能走出“清理—缓解—反弹”的怪圈。
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是列清单只是第一步。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进一步看,治理涉企违规收费也将促进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实施。2024年,全国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1.26万亿元,占比72.7%。在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管理服务措施的助力下,民营企业经营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当然,减税降费是综合性“一揽子”政策,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加强协同、系统推进。比如,工信部将出台2025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将进一步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何管好涉企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