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亿+背后 《中国奇谭》爆火启示录丨2023新青年生活浪潮④

2023-01-16 15:44:23

  虽然才播出四集,但网友们已经讨论了一波又一波,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哔哩哔哩

  截至目前,短短十多天,该动画豆瓣评分9.4分,在B站播放量破9800万,各种周边更是卖断货;人民文娱评“这才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

  超出预期,在一众主创的意料之外。看着一句句“童年的那个上海美影又回来了!”的呼声,总导演陈廖宇向

  记忆中的上美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高光时刻了。作为曾经中国动画的“王者”,上美影见证了中国动画最辉煌的时刻,也经历了时代洪流下中国动画的困境。它的兴衰浮沉,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动画的启示录。

  “国漫崛起”的口号再次响起。从,到,再到以及即将上映的,走过100年的中国动画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看见。

  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2212亿元,有近千家内容链条公司活跃在一线,中国动画已经成为全民动画。在这条曲折的崛起道路上,不断向年轻人生活靠近、试图将“点连成线”的中国动画正迎来“自我觉醒”的时代。

  4集豆瓣评分9.4 “心里也知道是冒险的”

  忙碌,成为总制片人李早和总导演陈廖宇最近的常态。

  在4集斩获9.4分的热潮里,一场接一场的和一条条评论背后,是市场对的赞赏和回馈,但这也是对后续待播剧集的一场考验。

  压力当然会有。有着11位导演、8个风格迥异故事的,早在立项阶段,就在故事、叙事方式、技术、表现形式上做了区分,但能否每部都合观众胃口,现在还要画个问号。

  “每个片子都各有特色,有些风格会很强烈,有些风格或许平淡些,还有的片子用心之处或许不容易被发现,虽然不具有可比性,但每一部只要做到极致,我认为最终观众都能接收到,会给出反馈。”陈廖宇坦言。

  在李早和陈廖宇的总结中,中国传统神话和当代共鸣,成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除了秒回语文课本和童年记忆的画面,最让众多网友泪目的,恰恰是当代“打工人”的日常。

  陈廖宇认为,做动画片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回归到生活和真情实感。动画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好的作品是既能给观众美好的想象,又能从内在上打动观众,脱离了与观众连接的动画则是炫技。”

  中,2023开年火遍全网的“小猪妖”

  第一次尝试如此多元的动画短片集,陈廖宇并不避讳谈及内心的忐忑,“心里也知道这样新的内容拿给观众时肯定是有风险的”。

  “创

  第二集

  观众的反馈让陈廖宇验证了自己坚持的创作多元化这一想法。在国产动画摸索30多年,作为创

  网友直呼经费爆炸 “不要因太花钱就不突破”

  第三集播出时,用三维形式表现中国水墨画面,让网友们直呼“经费爆炸”。市场好奇的投入,也好奇出圈之下能带来多少真金白银。

  “不是商业化项目。”中,陈廖宇和B站副总裁、总制片人张圣晏反复提及。

  第三集

  两年前,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国动画100周年”,上美影给自己出了一道与“奇谭”有关的“半命题”式作文。在主创们的一次次讨论中,开始一步步清晰。

  李早回忆,这个“半命题”其实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我们希望能够创作出一个作品,无论是内核还是美术表现上,都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

  选人是陈廖宇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固定的创作主题下,面对内容和风格的多元化需求,寻找导演时陈廖宇首先考虑的是多元化,“根据作品需求逆推,选择组合各种动画手段都有代表性的导演”。

  三四十岁是陈廖宇心里导演年龄的那个“度”。他坦言,这个年龄的导演一定程度上已完成创作积累,正处于创作欲望、激情最旺盛的时期,他们的创作最容易带来新东西、展现生命力。

  “当然,超过这个年龄段不是说不好,是有的导演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风格了,也做出很好的片子了,他带给我们生命力、惊喜的感觉,可能会相对少一些。”陈廖宇解释。

  非普通商业化的定位,的确为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陈廖宇看来,平衡肯定会有,但短片的责任就是要做得更极致,去突破一些东西。

  “会反复告诫导演,不要一上来就想是不是太花钱,就自我否认,而是要尽力去实现你的理想化。”陈廖宇认为,当钱不够或技术无法解决时,要用艺术和创意去弥补,而不是暴露给观众。

  相比以往商业项目中要解决让观众去理解故事的问题,B站则在这部动画中避免了这个操作。“我们觉得没必要把故事结构掰得特别细,尽可能是按照导演本人的意图,保持整体气氛。”张圣晏表示,同时,上美影和B站也很开放地寻求把短片变成长片的可能性,但不会盲目地为了商业化而商业化。

  上美影沉浮欲归来 “更贴近年轻人”

  聊和中国动画就绕不开“上美影”。

  得到观众认可后,陈廖宇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那是一种仅用“高兴”二字无法形容的感慨。

  上美影作为“领头羊”,曾给中国动画带来一个个高光时刻。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上美影创作出等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也敢为人先地开启了中外合拍动画的尝试。

  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第一部折纸片、第一部宽银幕长片、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的动画电影……这一系列开国产动画先河的作品,让“上美影”在每个观众和导演心中都留下不一样的份量。

  上美影曾创作出的无数经典动画形象

  回忆起创作第一天的导演会议,陈廖宇告诉

  国漫粉们太渴望童年记忆中的那个上美影了。在时代急速变革的浪潮下,曾经辉煌的上美影历经沉浮,近十多年来,在国外动漫的激烈竞争和国漫产业的加速成长下,上美影被一波波的“后浪”赶超。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片库量丰富、知识产权众多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上美影一直积极探索,将IP与当下年轻人习惯的文化娱乐形态相融合,更贴近年轻人。

  近年来,“跨界”成为上美影的标签之一。据

  大耳朵图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等助力北京冬奥会

  “上美影一直在思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李早向

  在她看来,上美影IP运营肯定会随时代发展不断演变,IP新内容演绎和新商业化开发,将在坚持中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更贴近当下表达,贴近年轻人。例如虚实结合、线下沉浸体验等,让这些经典IP走进生活,更长久地陪伴大家。

  完美世界手游与情怀联动

  “崛起”口号再响起 “中国动画正在自我觉醒”

  的爆火,让“国漫崛起”的声音再次响起。

  每隔一段时间,这个口号就会出现。从到,再到,这些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每部都承载着国漫的希望。

  但这些耀眼的“点”还没能连成线,在众多观众的感受中,“仰卧起坐式的一上一下”似乎更贴合当下的国创动画市场。

  “我看到很多评论也这样说,其实大可不必苛责小的波动和起伏,在大趋势上,国创动画仍在往上走,我有非常坚定的信心。”在导演於水眼中,中国动画早就开始崛起了,系列大电影开了个好头。在这之前,中国动画走得很艰难。

  100年前,四位姓万的年轻人第一次接触到了动画这种艺术,在上海闸北的小弄堂里,受手翻书和皮影戏的启发,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诞生了;2022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2212亿元,中国动画成为全民动画。

  2022年中国动画迎来100周年

  百年沉浮,在经历时代变迁、人才断流困境和产业变迁后,国漫迷和中国动画都期待能迎来下一个辉煌的“上美影”时代。

  在张圣晏的观察中,当下国创动画创作生态中,很多动画短都有很好的创意表达,但有一部分从短片到长片的转变中,缺少工业化生产。同时,一个作品能变成IP,它还得具备商业化元素,目前整个国创动画市场,商业化仍有待成熟。

  同样,陈廖宇并不否认国漫近20多年来在产业环境、人才培养上的阶段性积累,但他也看到,当下中国动画更多是IP改编,动画相对较少,“很多人选择更稳妥的市场化道路无可厚非,但力量的薄弱说明我们还不够自信强大。”

  “中国动画现在走到了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陈廖宇表示,它开始问‘我是谁’、‘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创

  回忆起的创作,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上美影老前辈们指导时反复说的话:“你们要步子更放开,胆子更大点,东西做得更极致。”这或许正是中国动画走向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启示。

下一篇:元气森林架构调整:拆分巨型产品事业部
上一篇:中国驻美国、日本、韩国大使馆发布重要通知!1月17日起执行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