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彩票公益金赋动能 革命老区展新颜
2022年,华池县成功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华池县以南梁镇、山庄乡、城壕镇3个乡镇7个行政村为项目示范区,围绕探索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探索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等方面,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强动力、聚合力、增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区人居环境改造,产业技术升级进步,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走进华池县五谷园暨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大豆、红小豆、苦荞麦等特色小杂粮生长旺盛,放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在新品种引进示范区和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区不远处,正在新建种质资源保护馆、乡村文化记忆馆、农耕历史再现馆,预计10月底前建成。该园区建成后,既能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体验和科普宣传教育,又能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本土品种的提纯复壮,达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换能促进农旅融合,而建设五谷园项目所需的110万元资金,正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注入。
距离五谷园3公里处,在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现代农业菌光互补产业园种植基地,一部分工人们正忙着把上午采摘好的木耳翻面晾晒,还有一些工人正将已晒干的木耳分拣包装,准备发货。今年以来,华池县现代农业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的1525万元,通过改进生产设备,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规范化管理发展转变,不仅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更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城壕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星亮说:“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确立以来,我们建设完成两口深水机井,两座400方蓄水池,15个小型蓄水池,上水系统一套,智能云管理系统一套,建成灭菌架养菌架520套,该项目完成之后,为园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截至目前,共完成地栽黑木耳400亩、460万棒,产鲜木耳2万斤,产值100万元。”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不仅促进了城壕镇的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也为华池县山庄乡津华绿源食用菌产业园发展增添新动能。华池县津华绿源食用菌香菇科技园占地面积320.07亩,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县内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牛羊粪污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行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产业模式,带动山庄乡4个村234户800人从事食用菌产业,打造园区集产业、观光、旅游、研发、展销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其培育的特色香菇,木耳不仅远销天津、河南、陕西等地,还走出国门,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地。
华池县食用菌产业园园区办主任王磊告诉
为安置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华池县南梁镇规划在荔园堡村闫洼子组实施“康养小区”工程,计划安置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150户,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新建住宅38套,安置2022年搬迁对象9户35人;在南梁镇荔园堡村河沟门建设安置点一处,计划新建红色民宿47套,群众搬迁安置后,依托南梁豆制品工厂、山泉水厂、乡村就业工厂,可实现就近务工、灵活就业,真正让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
南梁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琪说:“南梁镇今年共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共有两处,分别是河沟门安置点和生态移民搬迁“康养小区”安置点附属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附属工程正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预计今年十月底竣工交付使用。”
2022年华池县示范区项目总投资18531.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共覆盖3个乡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和乡村建设项目,目前,彩票公益金这一汪“活水”已开始显现成效。在彩票公益金的引导和撬动下,华池县红色南梁示范区以发扬红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新路径,陆续建成一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改善,革命老区的后发优势持续释放,按下乡村振兴“升级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