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政”合算, “智”启未来
财付通等大数据和信息化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366亿元,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数字政府”凸显“智能”效应
据兰州新区政务中心主任王子铭介绍,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项目作为新区智慧城市基础支撑平台之一,实现新区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共享、统一管理,打通各单位间的信息壁垒,汇集新区人口、法人、宏观经济、房屋等各类共1300万条数据,目前与省级、国家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
官方统计显示,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目前上线%。上线个“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实现新区3个办事大厅12类590台智能终端对接,22家单位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创建数据目录4041个,共享资源1096个。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医疗系统项目通过建立园区-社区-村镇三级医疗体系,实现一级医疗机构院内各业务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门急诊总诊疗49万+人次,提供公卫服务签约总人数:13万+,签约率90%,建档总人数:124426。提供健康证线上办理、审核、预约体检服务,通过线上平台缩短办事时间,缓解各医院体检中心就医压力,目前申请办理28000多次,发证13400余件。
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信息技术科科长火兴禄介绍说,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汇聚兰州新区的全景数据,实时监测城市运行情况。对于监测预警发现的重大隐患,可通过既定的应急预案进行指挥调度,统一协调人员、组织、资源、设施。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跨组织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协同作战,快速响应,排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智”启未来与民共享数字红利
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自2018年建设以来,紧跟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战略步伐,充分利用兰州新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抢抓国家“东数西算”“上云用数赋智”等数据产业发展机遇,目前数据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
朱颖达介绍说,该产业园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整体竣工后可提供机架5200个。项目二期总装配机柜容量为1.08万个,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三期项目共18栋IDC数据中心,总装配机柜容量9万个,建成后将深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灾备中心和国家级大数据应用基地。
2018年,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与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甘肃先进计算中心项目已落户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可面向省内外提供数据分析和算力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承揽测试客户135家,实施超算应用客户70多家,客户涵盖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重量级知名科研院所。
兰州新区政务云为科文旅集团与华为合作建设项目,政务云由兰州新区大数据中心提供机房配套设施保障,是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载体。截至目前,政务云投入服务器800台,网络及安全设备1000台,提供存储服务1000T以上,承载业务已覆盖兰州新区所有委办局,共50个应用系统的部署,为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集约化、投资集中化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兰州新区将紧盯省委、省政府“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要求,全方位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水平,着力打造“甘快办”特色应用品牌,强化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让企业和广大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