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回应促进产品、服务等“走出去”,2013年至2021年境外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完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不断加强。境外中资企业从2012年末近2.2万家增长到超过4.5万家,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末0.5万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7万亿美元,促进了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共赢。
境外投资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未来有哪些工作考虑?针对这些问题,
夏晴在回答
中老铁路首发列车抵达中国玉溪站
对于这“四个促进”,夏晴详细阐述,首先是促进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我国企业契合外部需求,通过境外投资开拓多元化市场。2013年至2021年,境外投资累计带动出口超过1.1万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7万亿美元。
其次是促进初级产品供给。我国企业与外方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扩大了全球初级产品总供给,为维护大宗商品市场稳定、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我国企业与外方共商共建基础设施,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雅万高铁建设稳步推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阿联酋哈利法港等境外合作港口稳健运营。
最后是促进我国与东道国共同发展。我国企业通过境外投资获取资金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和利润汇回。近几年,多数境外中资企业实现盈利或盈亏平衡。2013年至2021年,境外中资企业累计向投资所在国家和地区缴纳各种税金超过3400亿美元,并通过雇佣当地员工、采购当地产品等多种途径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回答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境外投资分类指导。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是优化境外投资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更好赋能“走出去”企业。
“三是完善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全口径管理,强化实施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走出去’企业自律机制。”夏晴说。
四是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境外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向企业提示项目面临的政治、安全等各类风险,助力“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